自由、平等才是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真谛2015-01-13 10:01:06来源:辽宁省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 解英华点击: 次自由、平等才是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真谛
一年前,通过媒体我接触到了慕课和翻转课堂,起初我是一个坚定的反对者,因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课堂是最能展示我教学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地方。半年多前,通过聆听同事对职业教育翻转课堂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进一步学习,我决定开始参与基础教育的慕课和翻转课堂研究。但那时,我依然怀揣着用我分析出的结论否定它的梦想。今天,我已经是华东师范大学慕课联盟的一员,并积极宣传这项全新的教学模式。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转变呢?一开始我也不清楚,通过参加C20联盟的观摩会,通过聆听教授们的讲座,通过观察实验校的研究数据和教学实例,通过阅读各类书籍,尤其是认认真真地看了央视《互联网时代》这部纪录片之后,我猛然觉得自己真得很肤浅…… 我也曾经认为翻转课堂就是无论什么学科,无论什么课程都要翻转。 我也曾经认为翻转课堂是在增加学生课余的学习负担。 我也曾经认为翻转课堂的结论教学会抑制学生的探索能力,阻碍交流。 我也曾经认为翻转课堂的网络模式会干扰学生的学习状态。 我也曾经认为翻转课堂是冰冷的,是没有情感的,是技术的恶果,是商业的陷阱。 后来我发现其实是我自己有病,一种“一刀切”的思维通病,一种一看见新事物就恐惧和怀疑的怪病。 谁说过翻转课堂就要无论什么学科,无论什么课程都要翻转了?干嘛一刀下去就必须分清翻与不翻的界限?为什么不因地制宜、灵活应对?在这个教学模式多样化,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你怎会无从选择呢? 谁要求每天晚上每个学科都学习微课了?即使要求了,和每天晚上每个学科1个小时的卷子相比,10分钟的微课和进阶作业多吗?即使多,你又问过学生,他们喜欢哪一个了吗? 谁规定的探索就只能局限在那些千百年来形成的概念和文字上,为什么我们不能就一个概念或一篇文章的学习而引发学生的质疑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新知识、新领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在这方面,网络和课堂给学生提供的环境和支持谁更强,你难道分辨不出来吗? 当你自己每天刷微博、发微信、上网扒材料写文章的时候,你凭什么剥夺孩子们适应这种未来社会基本生存方式的权利? 即使它是技术的恶果、即使它是商业的陷阱,当你坐在互联网前,站在世界的一个点上与世界交流的时候,你真地感到自己很冷酷吗?! 何况!在基础教育领域,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引入,如果我们只把它当做一种教学模式的革新来看待,那我们真是太小看它了。 它给我们带来的,其实是思想和思维上的革命——自由、平等。 时间上的自由:只要你想学习,网络就在那里,慕课就在那里。 空间上的自由:夸张点,上厕所和攀岩的时候都可以学。 选择上的自由:传统课堂学生只能听一个老师的课。翻转课堂后,在慕课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选择任何老师的微课来学习,这个不行换那个,找到合适的为止。 进度上的自由:传统学习,无论你懂还是不懂,或者半懂不懂,课程都将继续。翻转课堂后,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个学习主题,只要你有不懂得就可以通过慕课平台重新学习。如果你认为进度太慢,在进阶作业通过之后,完全可以超前或延伸学习。学习进度学生自己也可以控制。 交流上的自由:传统课堂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只能和自己班级的老师和同学交流。翻转课堂后,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站在世界的一个点上,和任何一个正在关注或学习这个知识的人进行交流。他们有可能就是这个知识的缔造者,也有可能是这个知识的实践者。不夸张的说,可能哪一天晚上在网络平台上给你家孩子讲题的是斯坦福大学的校长,也可能是你家楼下高考落榜的小保安。 这种自由是全球性的。 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环境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迸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这种自由是班级授课制无法给予的。在开放的网络中,所有的人都将拥有享受和创作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在他们享受自由的同时,赋予对方平等的权利。 面对这种划时代的变革,我们无需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去争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种时代更替中的改变是我们无法拒绝的,这是未来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 如果叶圣陶先生能看到今天社会的变迁,我想他一定会在他那句经典的教育名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中加上三个字:现代化! |